XYZ
|
周先庚(1903—1996),實驗心理學家,教育家。中國實驗及應用心理學的奠基人,20年代從事漢字橫豎排對閱讀的影響、漢字的完形結構的實驗研究,并發明實驗儀器——四門速示器,開創了漢字心理的研究領域。30年代從事工業心理調查實驗研究,成為中國工業心理學研究的先驅。在河北定縣主持的年齡與學習能力關系的研究,得出一條識字能力曲線,被當時心理學界稱為周先庚曲線。從教60年,為培養心理學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。 |
---|---|
|
扎榮克/扎榮茨/扎伊翁茨Robert B. Zajonc 研究領域主要有態度和信念、歸因、社會認知等。其提出的主要理論有曝光效應、匯合模型理論、移情和表情特征等。 |
|
菲利普·津巴多(Philip George Zimbardo,1933年3月23日—)美國心理學家、斯坦福大學退休教授,以斯坦福監獄實驗和編寫大學心理學教材而著稱。 |
|
張耀翔 (1893.2.23~1964.7.9)湖北漢口人。民國2年(1913年)進清華大學,留美獲理學碩士,回國后歷任師范大學教授兼教育研究科主任、中華心理學會會長、上海暨南大學、大夏大學教授等。解放后,先后擔任復旦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教授。他是最早將西方心理學介紹到我國的學者之一,也是我國心理學會的奠基者,并被推舉為會長。在高校建立心理實驗室,又創辦我國最早的心理學專業雜志。他運用心理學原理觀察、分析不同階層、不同類型的人所產生的心理活動,撰寫了四、五十篇論文,對人類的生理、性格、情緒、智慧、才能形成的特點、遺傳以及社會犯罪等心理活動過程,都有探討和論述。著有《心理學講話》、《情緒心理》、《心理學文集》等。 |
|
蕭孝嶸(1897~1963) |
|
朱智賢(1908一1991年),字伯愚,贛榆縣贛馬人。教育、心理學家。1930年,中央大學教育系畢業后赴日留學,考取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教育學系研究員。抗日戰爭開始后,他回國在高校任教。先后任香港達德學院教授、教務長兼中山學院院長,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兼教育組長,全國著名心理學雜志《心理學報》編委,《心理發展與教育》雜志主編,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任、兒童心理研究所所長。他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。 |
|
法蘭克·葉慈(J. Frank Yates) |
|
小泉英明 |
|
美國圣母大學,統計分析 |